科研工作
- .祝贺!我院王良发同志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鹤壁市农科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 .喜报!市农科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浚单90拟通过河南省审定
- .鹤壁市农科院开展“喜乐元宵 共庆团圆”主题活动
- .市农科院召开2024年度总结表彰暨2025年度工作部署会议
- .《科研成果展馆、农科精神展馆》及《院本部试验地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种业科普和科研工作长廊》设计方案 评审结果公示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建+南繁授粉”活动
- . 院本部试验地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种业科普和科研工作长廊设计方案征集公告
- .科研成果展馆、农科精神展馆设计方案 征集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出售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志愿普法基层行·法治教育进万家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旗飘扬 小麦评鉴”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进社区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学习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进农村活动
- .市农科院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
- .我院小麦新品种选育成绩喜人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四月份 工作汇报会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建+小麦杂交育种”技能竞赛活动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在今年小麦越冬期期间,多次寒潮来袭,极端低温造成较大面积小麦冻害,根据小麦受冻情况,在小麦春季麦田应加强管理,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不误农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小麦春季管理,为夺取今年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一、看天看地,因地制宜,及时做好早春麦田管理
1.根据天气和小麦生长发育状况采取肥水运筹。当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后,晚播弱苗麦田以“早、促”为主,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3℃以上时即进行趁墒追肥或浇水追肥,苗情正常或偏旺的麦田以“控、稳”为主,可推迟至拔节初期浇水追肥。
2.结合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测墒补灌,抗逆减灾。壮苗麦田土壤墒情较好,可以不浇返青水,可推迟至拔节期再浇;缺墒地块,可及时浇返青水,灌水量30~50m3/亩左右。为预防晚霜冻害,可在小麦拔节期0℃以下低温来临前浇水防冻,也可在低温后浇水恢复。
二、因苗施策,分类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结构
1.三类弱苗麦田。以促为主,追肥提前至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3℃以上时进行,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提高成穗率。
2.一、二类壮苗麦田。春季浇水追肥可在拔节期进行,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地力水平较高的田块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
3.有旺长趋势的麦田。以控为主,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
三、预防为主,突出时效,抓好病虫草害高效防治
1.冬前没有及时防除杂草的麦田,或春季麦苗返青拔节前杂草发生量大的麦田,要针对杂草类别及时进行化除。以猪殃殃、宝盖草、荠菜、野油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3%双氟.唑草酮悬乳剂(春收),每亩用药30~50ml,或20%双氟.氟氯酯干悬浮剂(锐超麦)5~6克,二次稀释后加水30公斤稀释混匀,均匀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15%缺草酯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或5%唑啉草酯乳油(爱秀)每亩80ml左右,加水30公斤稀释后均匀喷雾。麦田化除要在日均温度大于8℃,晴天无风上午均匀喷雾,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严禁小麦拔节后使用除草剂。
2.监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进行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条锈病和麦蜘蛛等病虫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发生较重的田块,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等药剂,喷洒小麦茎基部,每隔7-10天施一次药,连喷2-3次。对小麦蚜虫、红蜘蛛,选用2.5%联苯菊酯等低毒农药兑水进行喷雾。 注意对条锈病进行密切监控,发生地块要及时喷洒三唑酮、丙环唑和戊唑醇等杀菌剂,压低早春菌源,减轻或推迟条锈病春季流行期。
四、结合天气变化,预防春季晚霜冻害
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变化,及时采取以抗冻减灾为主的春季防灾技术。我省早春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危害。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及时进行浇水,预防晚霜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也要及时采取浇水、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强化控旺防倒。严格控制早春施肥。搞好拔节前镇压,旺长苗要重镇压,一般镇压1次,控制效应在1周左右,因此旺长苗每隔10天左右压1次,连续镇压2—3次,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拔节后的小麦不能镇压。在倒5叶至倒4叶初,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可控旺防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