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 .祝贺!我院王良发同志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鹤壁市农科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 .喜报!市农科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浚单90拟通过河南省审定
- .鹤壁市农科院开展“喜乐元宵 共庆团圆”主题活动
- .市农科院召开2024年度总结表彰暨2025年度工作部署会议
- .《科研成果展馆、农科精神展馆》及《院本部试验地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种业科普和科研工作长廊》设计方案 评审结果公示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建+南繁授粉”活动
- . 院本部试验地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种业科普和科研工作长廊设计方案征集公告
- .科研成果展馆、农科精神展馆设计方案 征集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出售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志愿普法基层行·法治教育进万家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旗飘扬 小麦评鉴”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进社区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学习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进农村活动
- .市农科院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
- .我院小麦新品种选育成绩喜人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四月份 工作汇报会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建+小麦杂交育种”技能竞赛活动
小麦中后期管理“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小麦“一喷三防”是指抽穗杨花至灌浆初期(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一项综合田间管理技术。小麦生长中后期,为了防治多种病虫害、预防干热风、防止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粒重,科学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肥,各计各量,现配现用,混配喷雾,达到一次喷药,多种防治增产增效目的。
一、“一喷三防”施药时间
1、抽穗扬花期:这一时期是小麦赤霉病和蚜虫侵染危害的关键时期,防治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两种病虫,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菌一般在小麦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高,施药的时间要掌握在赤霉病侵染危害前,因此要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用药,一般见花打药(扬花5%-10%),病虫严重时间隔7天继续喷药,及时消灭穗蚜。
抽穗扬花期要多关注天气预报,用药要抢在雨前,滞后防治效果要差,若用药关键时期遇雨,应抢时间,利用雨停间隙时间巧用药,抓紧防治,不可掉以轻心。
2、灌浆期:这一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是最大限度地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保穗护籽促灌浆,防治的主要对象是小麦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和穗蚜,同时做好预防干热风的准备,防止早衰。施药的时间一般掌握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控制在5月10日以前。
二、“一喷三防”方法
1、第一次喷药:以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为主要目的,次防白粉病、锈病、叶枯病、干热风、早衰。每亩用12.5%烯唑醇40毫升、2.5%氯氟氰菊酯20毫升、98%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5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或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2.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 80毫升、45%戊唑醇·咪鲜胺 25g、98%磷酸二氢钾100g、芸苔素内酯8毫升。
2、第二次喷药:以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穗蚜和预防干热风为主要目的。每亩用12.5%烯唑醇40毫升、2.5%氯氟氰菊酯20毫升、98%磷酸二氢钾200克、麦健(有效成分为萘乙酸)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三、药剂选择
用药时一定要根据防治对象灵活搭配、交替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在用药方法上,要注意喷施均匀全面,不重不漏。
1、杀虫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2.5%高效氯氟氢菊酯水乳剂80毫升、2.5%联苯菊酯水乳剂80毫升、22%噻虫嗪·高氯氟悬浮剂8毫升等。
2、叶面肥可选用0.5%浓度磷酸二氢钾溶液、1-2%浓度尿素溶液。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8毫升。
3、防治赤霉病杀菌剂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40-60克,43%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25%咪鲜胺乳油100ml、30%嘧菌酯20-30ml,也可选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克、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50毫升、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75-100毫升、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50-75毫升、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克、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0-50毫升。
4、防治白粉病、锈病、叶枯病杀菌剂可选用15%三唑酮70克、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40-60克,43%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ml、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50-75毫升、12.5%氟环唑悬浮剂每亩50-60g、25%丙环唑乳油每亩30-40克、25%苯甲丙环唑乳油4000-5000倍液、50%多菌灵100克、65%代森锰锌150克、70%甲基托布津100克等。
四、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
1、主防赤霉病、蚜虫,次防白粉病、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80毫升4.5%高效氯氰菊酯+80克50%多菌灵+100克磷酸二氢钾+8毫升芸苔素内脂或80毫升2.5%联苯菊酯+10毫升25%氰烯菌酯+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
2、主防白粉病、蚜虫,次防赤霉病、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70克15%三唑酮+8毫升22%噻虫嗪高氯氟+100克磷酸二氢钾或15毫升22%噻虫嗪·高氯氟+70毫升18.7%丙环嘧菌酯+80-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
3、主防赤霉病、白粉病、蚜虫,次防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25克45%戊唑醇咪鲜胺+8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菌酯+100克磷酸二氢钾+8毫升芸苔素内脂的配方用量使用。
4、主防赤霉病、吸浆虫,次防锈病、白粉病、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毫升12.5%烯唑醇+150克磷酸二氢钾+500克尿素的配方用量使用。
5、主治蚜虫和叶枯病,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150克65%代森锰锌+100克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克+100克磷酸二氢钾或30毫升12.5%烯唑醇+20克10%吡虫啉+150克65%代森锰锌+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