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 .祝贺!我院王良发同志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鹤壁市农科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 .喜报!市农科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浚单90拟通过河南省审定
- .鹤壁市农科院开展“喜乐元宵 共庆团圆”主题活动
- .市农科院召开2024年度总结表彰暨2025年度工作部署会议
- .《科研成果展馆、农科精神展馆》及《院本部试验地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种业科普和科研工作长廊》设计方案 评审结果公示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建+南繁授粉”活动
- . 院本部试验地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种业科普和科研工作长廊设计方案征集公告
- .科研成果展馆、农科精神展馆设计方案 征集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出售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志愿普法基层行·法治教育进万家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旗飘扬 小麦评鉴”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进社区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学习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进农村活动
- .市农科院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
- .我院小麦新品种选育成绩喜人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四月份 工作汇报会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建+小麦杂交育种”技能竞赛活动
麦田春管及倒春寒预防建议
立春已过,雨水将至。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河南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进入旺盛生长阶段,是培育壮秆大穗,实现穗多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一生中田间管理的最重要时期。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当前冬小麦苗情偏弱,促弱转壮任务重大,要因地因苗因区域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做好病虫草害防控和极端天气应对防范,力争夏粮再获丰收。
一、2022年小麦春季麦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越冬苗情类型极其复杂,有其是豫北地区,春管难度大
鹤壁地区小麦播种面积130万亩左右,因洪涝灾害未播种面积约0.35万亩。整地质量粗放,耕作以旋耕为主,播种晚,播量增加,由于播种前、播种后没有镇压,出苗质量较差,春季麦田口墒(表墒)缺乏。截止目前一类苗占比10%,二类苗占比30%,三类苗及以下占比55%。
2、春季病虫草害频发,防控压力较大
由于冬前小麦苗龄较小,达不到化学除草标准,普遍没有化学除草,年后化学除草压力较大;由于耕地长时间受雨水浸泡,为病菌滋养提供了基础条件,小麦病害较同期偏重,病害压力防控较重。
另外春季除草注意事项:因草选择药剂,注意保麦苗安全。注意适宜温度,搞好二次稀释,注意合理药量,选择无风天气,作业注意安全,作业完毕注意清洗;喷药时间必须掌握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小麦拔节后不得继续使用。施药前注意天气变化,施药前2-4天内有强降温时,不宜用药。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能随意增减,对一些新的除草剂品种,切不可盲目使用。喷雾时要均匀,做到不漏喷、不重喷。
3、农田设施损毁,返青、起身期浇水困难
豫北受7、8月份洪灾影响,造成大面积农田水利及农田电网损坏,恢复重建进度难以满足春季管理需求;洪水导致地表径流量大,土壤氮肥损失较大,对于洪灾严重地块,农民对小麦生产预期不大乐观,施肥量偏少,麦田肥量难以满足小麦生产需求。
4、春季季候多变,极端天气变化不定
由于春季后,天气多变会导致小麦返青、拔节期生长点脆弱;抵御春季低温及病害能力降低,存在低温冻害及病害侵染多发重发的危险,需要提预防。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提前做好灾害预警,实时调整灌水时间和喷施生长调节剂,严防“倒春寒”危害。
5、化肥价格依然偏高,春管投入较大
春季管理迫在眉睫,生产成本增加,势必导致春季管理过程中出现少施肥,影响春季小麦苗情。
二、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主要防控对象: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红蜘蛛、蚜虫等
(2)主要防控技术:科学水肥调控,保持合理群体,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腐病
可使用12.5的烯唑醇、43%的戊唑醇、20%丙环唑等药剂,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同时,利用杀虫剂和杀螨剂兼治蚜虫和红蜘蛛。
小麦蚜虫防治办法:
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15-20克,或者4.5% 高氯乳油30-50ml,50%吡蚜酮可湿粉5-8克,兑水30-45千克喷雾。
小麦红蜘蛛防治办法:
15%哒螨灵乳油30-40毫升,加上30公斤喷雾或者1.8%阿维菌素乳油20毫升,加上30公斤喷雾。其他药剂:阿维哒螨灵、螨克等。
三、小麦倒春寒的相关知识及预防建议
小麦拔节后温度低于4℃,会对小麦造成不良影响,使小麦的抗冻能力大大下降。当气温低至0℃并且持续4个小时以上,幼穗就会被冻死,将来抽出的穗子就会有很多被冻坏的白穗子,导致小麦严重减产!
所谓倒春寒即: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发生“倒春寒”冻害的麦田,一般发生在两个生长期:一是返青后拔节前,此期主要是叶片受冻,受冻叶片似开水浸泡过,经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由于包在茎顶的幼穗其分生细胞(生长点)对低温反应比叶细胞敏感,故而严重的地块部分全部枯萎、生长点被冻死;二是拔节后麦苗处于小花分化阶段,小花分化期或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轻者使小麦形成半边穗、两段穗等多种畸形穗,重者使小麦细胞败育,穗部大量空壳,甚至整个幼穗死亡。
小麦遭遇倒春寒如何办?
提前预防是主动,灾后措施是被动。主动预防的效果胜过灾后补救的效果
1、灾前的预防
(1)要对麦田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一般麦田应该“促控结合”,先镇压、后浅中耕,以达到提温保墒的作用。起身期适量追肥浇水,促进分蘖生长,争取多成穗。对于弱苗田要以“促”为主,尽量做到早划锄,提高地温,增蘖发根,注意划锄要浅,避免伤根。返青后要结合墒情追施速效氮肥,弱苗田只要墒情尚可,应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一般在返青后期或起身前期进行追肥浇水。
(2)冻前浇水
及时了解天气的变化,在强寒潮来临之前要对小麦进行浇水,增加地面的温度,减轻冻害的发生。
(3)增施有机肥
在倒春寒来临之前给小麦施一些有机磷肥、钾肥,增加小麦的抵抗力。
(4)喷施调节剂
喷洒叶苗营养剂,增强麦苗的抵抗力,也能有效的预防冻害。
2、灾后的补救
(1)及时浇水、施肥
受灾后要及时的浇水,还要施一些氮肥促进麦苗的生长、壮大,弥补冻害的影响。
(2)喷湿调节剂
及时喷洒营养液,修复麦苗的冻伤,帮助小麦快速生长,促进小麦分蘖和潜伏芽的快发,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减少产量损失。
(3)锄地升温
及时划锄:多划锄可提高地温,促进潜伏芽早发快长,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