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机构设置 更多>>
最新动态 更多>>
- .祝贺!我院王良发同志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鹤壁市农科院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 .喜报!市农科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浚单90拟通过河南省审定
- .鹤壁市农科院开展“喜乐元宵 共庆团圆”主题活动
- .市农科院召开2024年度总结表彰暨2025年度工作部署会议
- .《科研成果展馆、农科精神展馆》及《院本部试验地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种业科普和科研工作长廊》设计方案 评审结果公示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建+南繁授粉”活动
- . 院本部试验地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种业科普和科研工作长廊设计方案征集公告
- .科研成果展馆、农科精神展馆设计方案 征集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出售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志愿普法基层行·法治教育进万家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旗飘扬 小麦评鉴”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进社区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学习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进农村活动
- .市农科院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
- .我院小麦新品种选育成绩喜人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四月份 工作汇报会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党建+小麦杂交育种”技能竞赛活动
市农科院博士后研发基地研发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6选育及应用项目,国内领先培育的品种结得多长得壮
发布时间: 2015-02-03 00:00:00浏览次数:345
“市农科院博士后研发基地于2012年经省博管办批准成立。3年以来,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了育种技术与育种资源的合作交流,合作开展了玉米的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异地种质驯化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月26日,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郭民华介绍,通过博士后研发基地的设立,有效提升了农科院科技人员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水平,截至目前,取得9项科技成果,其中6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博士后研发基地还被评为河南省2013年度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在市农科院的小麦育种实验田,小麦育种专家程玉红正在对小麦的生长及分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这是我们2014年和省农科院王会伟博士研发团队合作的小麦强秆种质研究项目,致力于小麦抗倒伏能力的提高。”程玉红介绍,该项目已获得了省博士后研发项目的资金资助。
据了解,截至目前,市农科院博士后研发基地共申报合作研发项目6项,签订合作协议4份。其中,2014年分别与郑州大学河南省力学博士后创新团队签订《玉米茎秆质量力学分析及优化》协议;与河南省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工程创新团队签订《浚单系列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研究》协议。“我们将与郑大河南省力学博士后创新团队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发挥双方在玉米品种选育和力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从玉米茎秆的受力分析这一新的视角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玉米新品种的抗倒伏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工程创新团队开展的浚单系列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研究,通过选择倒伏能力不同的品种进行对比,寻找浚单系列品种在抗倒伏方面的不足,希望找到改进途径提高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市农科院王小星博士对记者说。
据了解,以博士后研发基地为依托,在市农科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品种浚单22选育与应用”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我市2014年度获得的唯一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鹤麦1号选育及应用”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鹤麦801目前已通过河南省审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浚单3136已通过陕西省审定。
“博士后研发基地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6选育及应用’、‘碱煮法DNA提取与简化PCR(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研究及应用’两个项目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这两个项目育成品种在结实、抗逆(对抗不良环境,如抗旱、抗风、抗冻等)方面及简化种子纯度检测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郭民华介绍,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积极准备2015年省级成果奖评选。
“我们的博士后研发基地既可以招收博士后研发人员到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也可将研发人员的科研成果在基地进行转化,还可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联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提高市农科院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郭民华说。
(转自鹤壁日报)